DNA数字游民公社 | 全方位生活体验评测
不知道什么是“DNA数字游民公社”,可以先看官方公众号的介绍:
我在DNA住了差不多一个暑假,对这里的认识也一日日加深。
DNA很注重细节,隐用心于“无为”之中。从氛围的塑造上说,除了那句“全世界有趣的人联合起来”,没有太显眼的标语,却偶尔能在小处感受到某种嬉皮士的精神;
硬件设施上细节到位,比如在每个场所都能比较方便地洗手、接到热水;比如,每个住宿间里的电吹风很好用;比如,多人间宿舍的橱柜,上排和下排的锁孔位置是不一样的。所有的这些,包括宽敞的空间,温和的配色等等,从各个方面营造出一个心理舒适的环境。
空间对人的工作有非常大的影响。以前在格子间、狭小的公寓里,只感到思维一发散出去,便被四周的墙壁弹回,反射了几下便消耗掉了。思维阻塞,身体也感到不舒适。现在,我的思维可以飘得很远很远,直至茶山的高处,地平线的远方。即使是在室内,办公大厅也足够宽敞,何况走两步就可以坐在大屋檐下,看着一大片农田放飞思绪——非常好的工作之余的放松方式。有几个早晨,我面向田野而坐,放一点音乐,读几页书,忽然就有了灵感。在这里,更容易沉淀下来做一点喜欢的事情。
在乡野还有许多好处。比如我喜欢花儿,却不那么喜欢城市里包装精美的花束。现在,去村民食堂吃完饭,随时可以在路边摘一朵,一把,拿回公社插在杯子里,放上水养起来。我喜欢自然的风,宁静的山坡,夏季的蝉鸣,这儿都有,还有美得不可方物的晚霞。乡村公社的存在,替代了花店、植物园、咖啡馆、健身房、运动场、台球厅、KTV、棋牌室、桌游吧、猫咖狗咖羊咖和酒吧。有了这些,那些城市里通过消费才能满足的物欲,慢慢就消失了。
在城市,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,工作、生活、娱乐、社交,都是被对应的效率“分工”所包揽的。在DNA,是工作之余,看到有人在玩尤克里里,过去摸一摸;去厨房找吃的,看见“果酱夫妇”在做果酱,聊一聊;晚饭后,一起组局打个羽毛球,玩飞盘,没人就自己练滑板,撸一会mia和朱古力(如果找得到的话)。偶尔,还能看到专业咖啡师在烘豆子、拉花。很多技能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“入门”了。书架上永远有看不完的好书——因为不停会有人把自己的书带来。至于共享厨具、零食、药箱、体育器材,拼车去游泳,都是在这个环境里自然而然发生的事。这是在这里才深刻体会到的,城市思维与乡村思维的区别。
生活当然不完全是多姿多彩的活动,或者说,大部分的时间是属于每个人日常的时间:工作,学习。活动融于生活之中,参与它们是低门槛、没有负担的,而生活本身也是完整不割裂的。
在DNA生活的种种好处里,除了成本的节约、身心的舒适之外,不能不说的就是这里的“人”。说不好是因为人们有趣才选择来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,亦或是来了DNA之后,自然就变得闲适、真诚和有趣了起来。反正,这儿能让你对几乎所有人都相熟。——怎么做到的呢?其实很简单。一起玩个飞盘,拿个快递,吃个饭,就熟了。熟了就会多聊一会,就会一起玩,讨论更深的话题,没有刻意的“破冰”,更无须过多担心他人的偏见,滤镜和质疑。这种DNA社群氛围的建设,基本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“率性而为”,而它自上而下的那部分是隐藏的、但是存在着,很潜移默化的。
住久了,身处世外桃源之中,心态不知不觉慢慢变化。就像老许常说的,“慢慢来,比较快”,让改变在不知不觉中发生。偶尔跟“外面”的朋友聊起,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已然大不相同,会有点恍惚、忘了还有“外面”的存在。虽然这么说,并不是我们躲避现实的意思。更多是想表达,什么是我们真实需要的?社交、与人联结、感受真诚、亲近自然……这些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需求,我私认为追求这样的生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当我与父母讲起DNA的种种,人、物、事,他们也为我处于这样的环境中而感到高兴(甚至蠢蠢欲动周末过来小住)。
建议有机会的朋友来亲自体验一下,感受生活原来还能是这样的。DNA附近的衣食住行、生活便利、好玩去处,可以看他们编的《白茶原小报》第2期。
顺便也提醒一下,远程办公没有看上去这么轻松,详情可以看这篇:
DNA其实是配套ACDC安吉创意设计中心(关于ACDC那点事)的,而ACDC的目的也不止是设计,更多是为了解决乡村问题,在安吉白茶原片区的一个样板。
他们认为,乡村建设是一片蓝海,而现有的都只是很目光短浅的旅游观光性质,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。真正是要建设出来城市里没有的、而乡镇能做到的熟人社会,非常自然的生态。这个可以先吸引到一些可远程办公的人,以及对乡村建设有念想的人们。
为此,可以通过长期的运营,在乡村创造足够好的居住生活环境,像白茶原那样(DNA所在的一大片区域)那样吸引人。
当然短期的也可以,用创意和设计推动乡村发展,比如帮助当地的农民来改进生产流程和审美设计(比如把茶山上的一个一年只用1个月收茶住宿棚改造成一年运营11个月的书店)。
比如这个他们做的白茶原手账的案例。
这些需要长期居住、融入当地才能一点点来改变,ACDC有很大一块业务就是做这个,聚合年轻人的想法创意和能力,一起头脑风暴实现。他们的讨论室我有见到过,是完全开放的,想法都写在白板上,任何来往的人,只要对此有兴趣都可以添上一笔。让沟通碰撞自然地发生,让想法真正地流动起来。
项目协作的模式,也是类似“海盗模式”,扁平的小组。
具体的理论文字,可见:
本质上,想做的是——公共的、开源的、乡村问题解决方案的实施者。